电离层模式是定量给出电离层的参量、变化特征及其分布的模式。它是空间环境模式中出现最早的模式之一,电离层的观测与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有关电离层的模式多种多样,既有经验模式,也有理论模式;既有具体层区的模式也有具体地理区域上空的电离层模式,但国际上通用的参考性模式是国际参考电离层(IRI)。
国际参考电离层是一个全球的电离层经验模式,是利用全球地面几百个电离层观测站的及卫星的观测资料,由国际无线电科联和空间研究委员会(URSI /COSPAR)联合从6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建立的。随着观测数据的不断增多和理论研究的深入,不断推出(Fortran程序)国际参考电离层的新IRI版本。它能提供全球电离层在给定的太阳活动条件各有关特征参量(电子密度,临界频率,电子温度,离子温度,离子成份和相对浓度,碰撞频率以及各层区的最大电子密度或临界频率,相应高度,总电子含量等)月平均的小时值;电子密度剖面; 临界频率变化图;世界范围内某一高度上的电子密度等值线;电子密度在高度-磁纬空间的对数等值线分布图(见附图)。它与具体时刻实测值偏差可达25%。它适用条件是:高度50~2000 km,纬度≤|±60°|的区域,太阳黑子数R12(12个月的流动平均)≤150。不适用于电离层不均匀结构的特征表述。国际参考电离层被广泛应用于科学、工程和教育等领域。
(撰写:古士芬 修订: 审订:都 亨)
附图是R12=150,春季(4月)L.T.=20.0h时的电离层电子密度在高度-磁纬空间的对数等值线分布图。
图表出处: 都 亨 叶宗海 主编 《低轨道航天器空间环境手册》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141(f)
图表出处: 都 亨 叶宗海 主编 《低轨道航天器空间环境手册》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141(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