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当前位置: 中心博客中心博客
中 心 博 客
博客模式
列表模式


空间环境预报中心门户网站全新改版

  空间环境预报中心门户网站(www.sepc.ac.cn) 一直是我中心对外进行空间环境预报服务与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随着空间环境预报技术的发展以及预报产品和服务内容的增多,为更好地服务于各类空间环境用户,实现以用户体验为主的服务宗旨,预报中心近日对门户网站进行了全新改版。新网站除了常规的在线服务之外,还针对航天器用户特别推出了线下的空间环境保障定制服务。在服务方式上,新增面向用户的电子邮件及手机短信主动推送功能,用户可通过网站进行产品订阅。

在线服务

 
  包括空间环境预报、事件警报、模式预报、数据共享与分析等多项空间环境在线分析服务功能。

空间环境业务预报在线服务

 
  此项功能提供空间环境的日报、周报、月报在线服务,同时还发布未来27天F10.7和Ap指数、太阳活动周预报的最新预报结果。用户通过访问上述业务预报在线服务,了解空间环境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演变趋势。

表1 空间环境业务预报在线服务功能列表

继续阅读

发表在 每月关注

2013年是否将发生“毁灭性”太阳风暴?

  ——关于近日媒体关注强太阳风暴报道的分析

    2013年2月,凤凰科技的一篇报道称“近日美国宇航局警告称,地球即将遭受一场毕生难遇的太阳风暴”。国内多家媒体纷纷转载,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航天用户的担忧。那么,现在的太阳活动水平如何,2013年是否会产生强太阳风暴?

 

1. 报道起因 

 

  最近,国内多家媒体广泛关注一则新闻,称“美国宇航局警告称2013年有可能发生毁灭性太阳风暴”。然而,经过证实,美国宇航局近来没有针对太阳风暴发表任何警告。

 

图1 每日邮报相关报道的太阳风暴图

继续阅读

发表在 每月关注

日冕物质抛射(CME)

      肉眼看到的太阳宁静而又美丽,而这并不是太阳的全貌。如同地球上有台风、地震、海啸等恶劣的自然灾害一样,太阳上也会发生剧烈的爆发活动。日冕物质抛射是规模最大、对地球环境影响最为严重的太阳爆发活动现象。它表现为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约几十亿到几百亿吨的日冕物质以每秒几十公里至每秒一千多公里的速度从太阳向外剧烈抛射。抛射出的物质若对着地球方向传播,则会对地球的高能粒子环境和地磁环境造成强烈扰动。在强太阳风暴中,必定有日冕物质抛射的身影。

 

1.日冕物质抛射的发现

 

   日冕是太阳大气(光球、色球和日冕)的最外层,最初只能在日全食时观测到。1930年,法国天文学家李奥发明了日冕仪,它能够通过人为制造“日全食”的方式来观测太阳日冕和日珥的形态和光谱,实现了非日食期间也能对日冕和日珥进行观测。从70年代开始在观测太阳的空间飞行器上放置日冕仪,从而可以在非日全食期观测到几个太阳半径的日冕现象。在日冕中频繁发生的瞬变现象——日冕物质抛射就此被发现了。正是由于日冕仪的发明和空间观测技术的发展,使得日冕物质抛射这一太阳爆发活动现象的发现成为可能。

  1973年美国海军实验室的轨道太阳观测台7号卫星(OSO-7)首先观测到一些突如其来的物质抛射使日冕结构发生了突然变化,这种抛射不仅涉及很高的质量和能量,而且发生频繁。随后,高山天文台安装在天空实验室卫星上的日冕仪于1973年5月至1974年2月期间对日冕物质抛射现象进行了首次常规监测。70年代中期,美国的“太阳风”卫星(Solwind P78-1)、太阳峰年卫星(SMM)、国际日地探测卫星(ISEE)3号及西德与美国合作的太阳神卫星(Helios)等积累了大量日冕物质抛射现象的观测资料。90年代以来,日本阳光卫星(Yohkoh)的X射线成像观测和太阳与日球层观测卫星(SOHO)上的大角度分光日冕仪(LASCO)的大视场日冕观测更是让天文学家“瞪大了眼睛”,对日冕物质抛射现象充满了极大的兴趣。图1是2003年10月28日SOHO/LASCO卫星观测到的一次日冕物质抛射的爆发过程。

图1日冕物质抛射的爆发过程(SOHO/LASCO) 。中心部分的白色圆环代表太阳,暗色的圆形区域是挡光板,亮度的增长反映了被抛出的高温等离子体密度的增长。

继续阅读

发表在 每月关注

2012年空间环境盘点

     因为玛雅人关于2012的预言,“太阳”注定成为了过去一年中的重要关键词。虽然,12月22日的黎明如往常一样到来,但2012年的太阳活动确是处于上升的过程。太阳爆发活动增多,拉响了第24周首次空间环境事件红色警报。本文将同您一起回顾这备受关注的2012……

1 太阳活动整体水平稳步抬升,太阳爆发活动增多,强度增大

      第24太阳活动周始于2008年11月,至今已走完4年的旅程。继2011年太阳活动水平迅速增长后,2012年太阳总体水平较2011年继续抬升(图1),但步伐有所放缓。太阳黑子数和F10.7年均值为82和120sfu,各比2011年增长2%和6%。黑子月均平滑值于2012年2月达到最大,随后缓慢下降,而2012年2月的平滑值是否是24周最大值,还需拭目以待。

图1 太阳黑子数月均平滑值的实测与预报

继续阅读

发表在 每月关注

太阳风暴的特点

       古人云:“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虽然太阳风暴是一种非常纷繁复杂的自然现象,但科学家通过对太阳活动和近地空间环境的监测和研究,也逐渐发现了太阳风暴自身的一些特点和规律,它们能概括各种太阳爆发活动的一些共性特征,本文将带你了解太阳风暴重要的“三性”特征。
1. 周期性

       太阳风暴的周期性主要体现在太阳活动水平的周期变化上。太阳活动水平具有11年左右的周期变化特征,有太阳活动高年和低年之分,从黑子数的多寡以及太阳10.7厘米射电流量的变化,人们很容易看出太阳活动的这种周期变化。通常在太阳活动高年,太阳爆发活动较多,太阳风暴的发生频次高,强度大。相反,在太阳活动低年,太阳爆发活动少,太阳风暴发生频次低,强度相对较弱。

       对于太阳黑子数,人类已经有23个太阳活动周期的完整记录。第24太阳活动周起始于2008年12月,根据国内外的预测,第24太阳活动周峰年可能出现在2013年附近,我们已经进入了太阳风暴爆发的高发期。

图1 太阳10.7厘米射电流量的周期性变化

继续阅读

发表在 每月关注

版权所有 空间环境预报中心
COPYRIGHT Space Environment Prediction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