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当前位置: 中心博客
中 心 博 客

你是否还记得,第24活动周的那一次绽放?


        第24太阳周,从一开始就备受争议。有专家预测他会比较强,有专家预测他会比较弱,有专家默不吱声,以至于国际预报组织最总给出两种结果,一高(120左右),一低(90左右)。如今,预测低的专家可以振臂高呼“您看看,您看看,还是我预测的准”。弹指一挥间,第24周将走完自己的整个11年历程,11年那,太可怕了,时间都去哪了?纵观其整个过程,可以用“低调”两个字来形容,他的峰值强度远低于所有活动周的平均水平。是低调了点,但这并妨碍我们有短暂的绽放,一次完全出乎意料的事件震撼了空间科学界的科学家们,这便是2015年3月17日的第24周最强磁暴事件。

1.事件回顾

        2015315日,之前曾经爆发过1个X级X射线耀斑和多个MX射线耀斑的AR2297活动区爆发了一个长时间的C9.7级耀斑,并伴随有全晕日冕物质抛射(CME图像显示这是一次普通的CME,是一次度一般的爆发过程。空间环境预报机构和数值模拟结果都显示:CME会在世界时17日下午到达地球,影响一般。

1  3月15日卫星观测到的CME

    然而,出乎所有科学家和预报员的意料,这次CME来的是如此之快如此凶,导致了第24太阳活动周以来最强地磁扰动,并引发了一系列空间环境效应。

2.第24太阳活动周最强磁暴

        317日凌晨3,裹挟着强大磁场的CME开始冲击地球,之后地磁Kp指数一路飘红,地球磁场发生剧烈扰动,有12个小时达到大地磁暴水平,Dst一路下降至-200nt317Ap指数达到117,成为第24太阳活动周以来最强地磁暴。

    对地磁暴反应最快也最明显的莫过于极光。317日北极地区极光活跃,最低纬度达到了美国北部地区,其中威斯康星、蒙大拿等州都看到了美丽的极光。

2   CME引起的强地磁扰动

3   地磁Dst指数变化

3.地球磁层顶穿越地球静止轨道

    受快速等离子体云的撞击,317日地球磁层受到严重压缩,地球磁层顶大小和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中科院空间环境预报中心利用自主开发的模式,预测到317日磁层顶日下点多次被压缩到地球静止轨道(距地心6.6个地球半径)以内,发生了多次磁层顶穿越地球静止轨道事件。

4 地球磁层顶(蓝色曲线)穿越地球静止轨道(红色虚线)

 5   空间环境预报中心模式预测地球磁层顶穿越地球静止轨道事件

    此次事件引发了多次地球磁层顶穿越地球静止轨道事件,其中正好被地球静止轨道上GOES13GOES15空间环境监测卫星所监测到。图6中显示了GOES13GOES15卫星观测到的磁场水平分量(Hp)。当它们穿越地球磁层顶时,观测到磁场水平分量(Hp)发生了反转。如果此时穿越磁层顶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靠磁场来控制姿态的话,那么它将面临姿态控制异常的危险。

6   GOES13GOES15卫星观测到的Hp分量

4.电离层负暴

    在此次最强地磁暴期间,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监测网所属的9个电离层台站监测到电离层环境发生剧烈的变化。电离层的响应延迟于地磁暴,最强地磁暴开始于世界时3173时左右,电离层扰动变化则开始于17日晚,持续至18日,19日电离层逐渐恢复正常。

    漠河、北京、武汉和三亚站(纬度从高到低)监测到的电离层F2层临界频率(foF2)发生负暴响应,即临界频率下降至远低于背景平均水平。特别是在318日白天,漠河、北京的foF2最高值甚至低于平均夜间的最低值,这会对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短波通讯造成严重影响。

7   电离层F2层临界频率监测数据

    福州、厦门、广州、南宁和海南富克站(均在低纬)监测到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发生负暴响应。3185站的TEC峰值(约40TECU)明显低于地磁暴前17日峰值(约100TECU)。TEC的剧烈变化,会影响导航定位的精度,但负暴影响较小。

8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变化

5.低轨卫星轨道下降加快

    地磁暴期间,受焦耳加热和高能粒子沉降等的影响,中高层大气受热膨胀,卫星轨道上大气密度增加,从而使得卫星运行阻力增大,轨道下降速度加快。

    受此次磁暴的影响,天宫一号和国际空间站的轨道下降速度加快,且国际空间站随即进行了抬轨操作。

9  天宫一号轨道变化情况

 10  国际空间站轨道变化情况

    平凡的一生,短暂的绽放,将留在历史的记忆里,值得!

 


版权所有 空间环境预报中心
COPYRIGHT Space Environment Prediction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