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当前位置: 中心博客
中 心 博 客

“第八届全国空间环境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在合肥召开


   2014年11月3日至4日,“第八届全国空间环境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在安徽合肥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主办,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协办。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主任龚建村担任会议科学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万卫星院士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窦贤康教授担任会议科学委员会副主任。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北京航空气象研究所、北京应用气象研究所、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信息工程大学、云南大学等20家空间环境相关研究单位和用户单位的80余位空间环境专家学者以及学生参加了研讨。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66篇,会议交流了特邀报告6篇,大会报告32篇。

图1 第八届全国空间环境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参会代表合影

  11月3日上午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龚建村副主任、万卫星院士和窦贤康副校长分别致开幕辞。龚建村副主任指出:一、近两年空间环境预报这个科学领域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用户在临近空间、低轨道、导航定位对空间环境预报的需求很旺盛,空间环境专家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应对。 二、中国的航天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和全面改革时期,国家正在进行科研体制的改革,空间环境研究预报及其应用也要顺应改革形势,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积极思考如何在改革形势下推动和发展我们的学科。三、本次会议为全国空间环境的研究及其应用的合作起到了强有力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图2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主任龚建村致开幕辞

  万卫星院士在开幕辞中指出要处理好空间物理研究、空间环境预报与应用之间的关系,并生动地比喻成接力赛。他举例说接力赛跑的成绩通常比选手独立跑完全程的成绩快,而且接力赛跑的成绩除以选手人数通常比独立项目的成绩快,呼吁各方面团结、合作、“接好棒”,实现合作共赢。窦贤康副校长表示在国家计划的支持下,我国自主空间环境探测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逐渐形成了独立自主的观测能力,使空间环境预报有了比较坚实的基础,相信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事业会做的越来越好,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主任龚建村主持。

图3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万卫星院士致开幕辞

  开幕式后,中科院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万卫星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李炘璘教授,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刘四清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汪毓明教授,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部蔡震波研究员,国家天文台邓元勇研究员分别作了大会特邀报告。会议还精选了32篇论文进行大会报告,报告内容丰富,交流了空间环境及其应用诸多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发展趋势。参会用户代表在报告中讲述了对空间环境预报产品的使用情况及迫切需求,受到空间环境领域专家们的重视。会上,专家、用户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应继续加强预报中心和用户的合作探讨,明确预报内容和应用需求,使空间环境预报能更好地服务于用户。
  两天的会议进一步促进和加强了国内空间环境应用领域的学术交流,密切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预报与效应服务和用户之间的关系,通过与用户就空间环境应用等问题的探讨和交流,进一步推动了预报中心与用户更深入的合作。

图4 第八届全国空间环境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开幕式


图5参会代表进行讨论与交流


版权所有 空间环境预报中心
COPYRIGHT Space Environment Prediction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