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当前位置: 中心博客
中 心 博 客

“第二届亚洲-大洋洲空间天气联盟研讨会”在昆明召开


   2013年11月4日至7日,“第二届亚洲-大洋洲空间天气联盟研讨会”(The 2nd Asia-Oceania Space Weather Alliance Workshop)在昆明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办,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协办。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吴季主任担任会议主席。来自中国科学院、日本通讯与计测研究所、韩国空间天气中心、美国大气与海洋总署空间天气预报中心、澳大利亚通讯与空间服务中心、俄罗斯极地研究中心、比利时皇家天文台、印度国家物理实验室、越南地球物理研究所、泰国先皇技术学院、印度尼西亚国家航空学院等全球11个国家的29个机构的99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

图1 第二届亚洲-大洋洲空间天气联盟研讨会参会代表合影

  
  11月5日上午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主任龚建村主持,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日本通讯与计测研究所所长Toshio Iguchi先生分别致开幕辞。

图2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致开幕辞


  吴季主任在讲话中强调:一、随着全球航天形势的发展,以及空间天气和空间环境科研领域的进步,国际化和区域化的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亚洲-大洋洲空间天气联盟研讨会的召开,有利于促进地区空间天气数据的交换,推动地区空间天气的研究、应用及业务部门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地区空间天气信息和教育的共享与推广。 二、中国的航天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以“夸父计划”为代表的日地空间卫星探测计划,将有助于观测日地空间天气事件的整体变化现象,进一步揭示日地空间系统的基本物理过程,为提高空间环境灾害性事件预报的准确度提供有效的观测数据。该计划正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三、本次会议为亚洲和大洋洲地区空间天气和空间环境的研究、应用、区域合作起到了强有力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图3 日本通讯与计策研究所Toshio Iguchi先生致开幕辞

  Iguchi先生在开幕辞中指出:一、亚洲-大洋洲空间天气联盟成立于2010年,从最初参加的7个国家的13个组织机构发展至今天参会的11个国家29个机构的近百名代表,这是亚大地区空间天气合作研究和业务化的显著进步。二、本次会议为亚大各国的参会代表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有助于各国各机构展现其在空间天气监测、数据、研究、预报和服务方面的实力和能力。

图4 第二届亚洲-大洋洲空间天气联盟研讨会开幕式


  研讨会共安排口头报告59篇,各国代表就空间天气的研究与探测、空间天气建模、空间天气的预报与应用、电离层、磁层、太阳等相关领域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与探讨。龚建村副主任作了关于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活动的报告,介绍了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历史及其与空间天气相关研究领域、组织机构和重要空间天气探测、研究、服务等活动。

图5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主任龚建村作特邀报告


  各国代表对中国的空间天气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认可,并围绕各国空间天气研究、空间环境预测的运作和服务机制、空间天气模型的建立,以及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等议题进行了介绍和讨论。

图6 参会代表进行墙报讨论与交流


  会议期间安排了墙报展示,30位作者把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制作成精美的墙报与各国会议代表进行交流和热烈的讨论。与会代表还参观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研究基地。

图7 参会代表参观抚仙湖太阳观测基地

   三天的研讨会极大的促进了亚洲-大洋洲地区的空间天气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预报与效应、服务和用户等方面的学术交流,为推动地区空间天气探测、研究和服务,以及加强地区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8 参会代表分布示意图


版权所有 空间环境预报中心
COPYRIGHT Space Environment Prediction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