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指围绕地球受地球磁场、引力场和电磁辐射等所控制的空间范围内的环境。该环境主要有重力场(即地球引力场),中性高层大气,由电离层、等离子体层、磁层及各边界层构成的空间等离子体和波,辐射带和宇宙线构成的高能粒子,来自太阳的电磁辐射,地气热辐射,电场和磁场,来自宇宙空间的流星体以及人类航天活动产生的空间碎片。它们是目前人类航天活动主要经受的空间环境。因此对地球空间环境及其效应研究对航天事业的发展极为重要,这也是空间环境科学的当前的主要研究范围。
(撰写:古士芬 修订: 审订:都 亨)
它是指围绕地球受地球磁场、引力场和电磁辐射等所控制的空间范围内的环境。该环境主要有重力场(即地球引力场),中性高层大气,由电离层、等离子体层、磁层及各边界层构成的空间等离子体和波,辐射带和宇宙线构成的高能粒子,来自太阳的电磁辐射,地气热辐射,电场和磁场,来自宇宙空间的流星体以及人类航天活动产生的空间碎片。它们是目前人类航天活动主要经受的空间环境。因此对地球空间环境及其效应研究对航天事业的发展极为重要,这也是空间环境科学的当前的主要研究范围。
(撰写:古士芬 修订: 审订:都 亨)
运行在较低高度上(通常指1000km及其以下范围内)的航天器所遭遇的环境。低轨道是应用卫星密集的区域,该区的环境主要由地球引力场,高层中性大气环境,电离层等离子体环境,沉降粒子环境,地磁场环境,辐射带和宇宙线构成的高能粒子环境,流星体环境,空间碎片环境、太阳电磁辐射环境等组成。它们对航天器的运行及其有关系统的工作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高层中性大气的阻力,原子氧的剥蚀和空间碎片撞击的影响远较其它轨道区为严重。
(撰写:古士芬 修订: 审订:都 亨)
指航天器飞行中遭遇的中性大气环境。对近地轨道飞行体的阻力特性和力矩有很大影响的是高层大气密度,主要引起轨道衰变和姿态改变,导致空间飞行体再入大气。高层大气受以10.7cm太阳射电流量为标志的太阳高能辐射的影响,有十分明显的11年周期的长期变化特征,密度变化幅度很大,同一太阳周内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太阳周间,大气密度会发生数量级的变化,对飞行体的轨道衰变和寿命的影响也有很大差别,初始高度为500km,在10.7cm太阳射电流量低值条件下能飞行30年的话,在高值条件下只能飞行3年。剧烈磁暴会在短时间内引起全球高层大气密度增加,再加极区风的影响,使航天器飞行轨道严重偏离预期值,造成实际位置与预期值之间的偏差,足以使地面跟踪系统丢失大量飞行目标,扰乱空间目标编目表。1989年3月强烈磁暴时,地面跟踪系统丢失的目标达到近6000个,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中性大气中的原子氧对航天飞行器表面有剥蚀和化学作用,在170km以上原子氧是最主要的成分,原子氧浓度在太阳周内或不同的太阳周中的变化可达几个量级。飞行器相对大气以8km/s速度运行,具有定向速度的原子氧与飞行器表面碰撞,其流量很大,沿轨道的积分通量就更可观。
(撰写: 田剑华 修订: 审订:都 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