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当前位置: 中心博客中心博客
中 心 博 客
博客模式
列表模式


日面东边缘活动区爆发X级耀斑

  北京时间10月25日15:59日面东边缘新生活动区AR1882(S08E73)爆发了一个大X射线耀斑(X1.7)。此前该活动区曾在25日10:48爆发了一个M2.9级X射线耀斑。
  由于该次爆发的位置处于日面东边缘,预计不会伴随有太阳质子事件和地磁扰动发生。
  此外,过去几天,活动区AR1875和AR1877频繁爆发M级耀斑。未来几天,这三个活动区AR1875、AR1877和AR1882仍将处于可见日面上,预计太阳仍有可能爆发M级以上X射线耀斑。

图1 北京时间10月25日16:00 SDO卫星观测到的太阳图片


图2 太阳X射线耀斑

 

发表在 头条新闻

暗条爆发引发中等太阳质子事件

  北京时间9月30日05:30,太阳上的一个暗条强烈爆发,并伴随全晕日冕物质抛射(CME)。随后,地球同步轨道高能质子通量上升,13:05发生太阳质子事件,22:20达到中等质子事件水平(通量大于100pfu),通量最大达182pfu。截至10月1日12时,通量下降至90pfu左右。预计质子事件将持续1-2天。

  预计日冕物质抛射将于3日左右到达地球附近,届时将引发地磁暴。关于近地空间环境的发展态势,我们将密切关注并及时通报。

图1 9月30日发生的中等质子事件

图2 北京时间9月30日的暗条爆发及伴随的日冕物质抛射

发表在 头条新闻

通向未知——“旅行者号”的远征之路

   1977年,旅行者1号(Voyager 1)和2号(Voyager 2)探测器,带着人类文明存在的证据发射升空,迄今为止已在茫茫宇宙中历经36年的漫长跋涉。其中旅行者1号在飞行了约186亿千米之后,已经处于太阳系边缘。部分天文学家认为,旅行者1号已经脱离太阳系,进入星际空间(interstellar space);然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根据数据却认为旅行者1号还在太阳系内。那么它到底是否离开了太阳系?在这艰苦卓绝的旅途中,旅行者号又经历和探索到了什么?迎接它的又将是怎样的未来呢?

旅行者简介

  
  旅行者2号和旅行者1号分别于1977年8月20日和9月5日发射升空。这两个姊妹探测器结构大致相同,带有宇宙射线传感器、等离子体传感器、磁强计、广角、窄角电视摄像仪、红外干涉仪等11种科学仪器。除此之外,探测器上还携带了一张镀金铜板声像片和一枚金刚石唱针,它可以在宇宙中保存10亿年,上面记录了115种地球上动植物的图形,长达90分钟的各国音乐录音,以及用55种人类语言向外星智慧生物发出的问候语;一块高纯度的铀238也被放置于探测器上。由于其衰变为钚239的半衰期约为41.7亿年,这样捕获此唱片的外星生命即可据此推算出探测器的发射日期。

图1 旅行者1号示意图

继续阅读

发表在 每月关注

电离层扰动效应监测

   电离层除了规律的周期变化以外,还有各种原因导致的扰动变化。这些扰动变化改变了电离层的正常形态,给电波传播带来显著的影响,产生吸收、折射、色散等各种效应,使得电波的频率、相位等参数发生改变。为保证短波通信、卫星通信等系统的正常运行,对电离层进行专门的扰动效应观测成为必需。由对电离层电波传播效应的直接监测,直观快速地给出扰动的影响程度。电离层扰动效应监测的手段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监测手段。

电离层吸收测量

  
  电离层对电波会有吸收现象,主要发生在低电离层D区(60-100km)。由于D区电子密度较低,中性分子的数密度很大,当电波穿过D区时,电子通过碰撞把能量转移给了中性分子,从而使电波能量损失于介质中,这就是电波的吸收现象。电波吸收现象在无线电通信特别是在中短波段(300kHz-30MHz)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考虑到在D区中的吸收随频率的减小而增加,短波通信总是使用尽可能高的频率,即靠近MUF的频率。
  
  宇宙噪声吸收法是一种常用的电波吸收效应的测量方法。它是通过测量从深空到地面的无线电噪声强度来监测电离层吸收的状况。我国的南极中山站设立了成像式宇宙噪声接收机(又称电离层相对浑浊仪)来进行极区的电离层吸收测量。

图1 南极中山站成像式宇宙噪声接收机 记录电离层对宇宙噪声的二维吸收变化

继续阅读

发表在 每月关注

神舟十号载人交会对接的空间环境保障

   随着神舟十号于2013年6月26日在内蒙古安全着陆,中国顺利完成了第五次载人航天任务。2013年是第24太阳活动周的峰年,神舟十号任务期间的空间环境如何?中科院空间环境预报中心又是如何为其保驾护航的呢?

风云突变的空间环境

  
  影响神舟十号发射运行安全与航天员安全的轨道空间环境主要是大气环境、高能辐射环境和流星体环境等。其中大气环境和高能辐射环境的变化主要受太阳活动与地磁活动的制约。太阳活动是近地空间环境的扰动源,大的太阳爆发活动直接影响近地空间环境,如产生的太阳质子事件会引起高能辐射环境变化,给航天器和宇航员造成辐射伤害;日冕物质抛射引发的地磁暴会使高层大气密度迅速上升,导致低轨道上航天器的阻力增加,从而改变航天器的正常运行轨道,增大航天器定轨及轨道预测的误差。

图1 神舟十号成功发射

继续阅读

发表在 每月关注

版权所有 空间环境预报中心
COPYRIGHT Space Environment Prediction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