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当前位置: 中心博客 | 科普知识
中 心 博 客
博客模式
列表模式

空间辐射生物效应

  空间辐射环境与生物体相互作用表现出的效应。其表现为对生物体器官、组织、细胞乃至染色体等结构的破坏,引起这些系统生理活动紊乱、发生障碍、异常,乃至机体死亡或产生诱变。空间辐射生物效应与地面辐射生物效应不同,一是空间辐射粒子能量更高、穿透力更强、局部沉积能量更多,二是空间辐射粒子种类繁多、能谱宽,而且还与其它空间环境因素,如微重力、高真空等协同作用,因此空间辐射效应更加复杂。空间辐射效应一方面研究其不良影响,为保障宇航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服务,另一方面也利用其中有利的影响,如筛选有利的基因突变,培育新的物体,即空间辐射育种。

                      (撰写:韩建伟 修订: 审订:都 亨)

空间辐射的总剂量效应

  空间辐射效应中与材料、器件或生物体吸收的总电离辐射剂量有关的效应。这种效应与辐射的种类和能谱无关,只与最终通过电离作用沉积的总能量有关,属累积效应。总剂量效应是辐射效应中最常见的一种,它能够引起材料加速退化、器件性能衰退、生物体结构和机能受损等。空间辐射环境中对总剂量效应有贡献的主要是地球辐射带的电子和质子,其次是太阳宇宙线质子。

                      (撰写:韩建伟 修订: 审订:都 亨)

空间辐射单粒子效应

  单个空间高能带电粒子击中微电子器件灵敏部位,由于电离作用产生额外电荷或造成材料原子移位,使器件逻辑状态改变、功能受到干扰或失效等。单粒子效应种类很多,主要有单粒子翻转、单粒子锁定和单粒子烧毁等。造成航天器器件单粒子效应的高能带电粒子主要是高能质子和高线性能量传输值的重离子。单粒子效应是继等离子体充电效应之后又一威胁航天器安全的主要空间环境效应,而且随着航天器系统复杂程度和器件集成度越来越高,单粒子效应的危害会更加严重。

                      (撰写:韩建伟 修订: 审订:都 亨)

空间放电

  航天器表面和空间等离子体之间出现的电荷释放现象。这种电荷释放是由于航天器充电后与等离子体处于不同电位,航天器表面向空间等离子体发射粒子而消除电位差的过程。这个过程非常迅速,一般在微秒量级的时间内完成。

                         (撰写:吴中华 审订:都 亨)

近月探测

  它是对月球进行逼近飞行探测。前苏联的月球探测中1959年1月2日发射的”月球”1号是第一次飞近月球的探测。接着前苏联的”探测器”3-8号也作了逼近或环绕月球探测。美国的月球 “徘徊者”系列、”月球轨道飞行器”系列都是属于近月探测,主要目的是获取月球表面高分辨率的照片,为后面的”阿波罗”载人登月”选择合适的着陆点。近月探测测量了月球附近的带电粒子和微流星体的通量。
                     

(撰写:古士芬 修订: 审订:都 亨)

版权所有 空间环境预报中心
COPYRIGHT Space Environment Prediction Center